乳腺BI-RADS分级标准是乳腺影像学检查中对病变进行评估和分类的系统,通常用于乳腺X线、超声或磁共振检查结果的描述。该标准分为0至6级,分别对应不同的临床处理建议。
1、0级:检查结果不完整或信息不足,无法明确诊断。此时可能需要补充其他影像学检查,如加压摄影、超声或磁共振,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例如钙化灶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分布和形态。
2、1级:乳腺组织未见异常,恶性风险低于1%。表现为正常腺体结构,无肿块、钙化或结构扭曲。建议保持常规筛查频率,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乳腺检查即可。
3、2级:良性病变,恶性可能性接近0%。包括囊肿、脂肪瘤、稳定多年的纤维腺瘤等典型良性表现。建议6-12个月后随访观察,无需特殊治疗。
4、3级:可能良性病变,恶性风险≤2%。常见于边界清晰的实性肿块或局灶性不对称。通常建议3-6个月短期随访,若持续稳定可降级为2级。40岁以下女性较多见。
5、4级:可疑恶性,分为4A(低度可疑)、4B(中度可疑)、4C(高度可疑),总体恶性概率3%-94%。4A级可能需要穿刺活检,4C级常需手术切除。包含不规则边缘肿块或簇状细小钙化等特征。
6、5级:高度提示恶性,概率≥95%。典型表现为毛刺状肿块伴恶性钙化,或超声显示纵横比大于1的实性低回声结节。需组织学确诊并限期手术。
7、6级:已病理证实为恶性。用于治疗前评估或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判断,需结合具体治疗方案进行后续处理。
乳腺BI-RADS分级需由专业影像科医生判读,患者发现报告分级时应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不同医疗机构设备差异可能影响分级准确性,建议携带完整影像资料就诊。定期筛查和规范随访是早期发现乳腺病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