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肾炎与急性肾炎的鉴别通常需结合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典型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等方面。
急性间质性肾炎多由药物过敏、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常见于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使用后。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关节痛等过敏反应,伴有肾功能急剧下降及少尿。实验室检查可见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尿,血肌酐升高显著,肾小管功能异常表现为尿钠排泄分数增高、尿比重降低。超声检查可能显示双肾肿大。
急性肾炎主要由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儿童多见。典型表现为血尿(尤其是肉眼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肾功能下降相对缓慢。实验室特征为补体C3水平降低、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升高,尿沉渣可见红细胞管型。影像学检查通常无特殊异常,少数可见肾小球体积增大。
病理学鉴别是金标准:急性间质性肾炎表现为肾间质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伴肾小管损伤;急性肾炎则显示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免疫荧光可见IgG和C3颗粒样沉积。临床实践中需结合病史、用药史及实验室数据综合判断,建议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进行尿常规、肾功能及免疫学检查,必要时行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治疗需在肾内科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