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代偿是医学术语,指人体在疾病状态下某些器官或系统失去维持正常功能的能力,导致明显症状或功能障碍。常见类型包括心脏功能失代偿、肝脏功能失代偿、肾脏功能失代偿以及呼吸功能失代偿等。
1、心脏功能失代偿
当心脏无法有效泵血时,会出现心力衰竭。患者可能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夜间阵发性咳嗽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因急性肺水肿出现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等表现。
2、肝脏功能失代偿
常见于肝硬化晚期,此时肝脏无法完成解毒、合成蛋白等基本功能。患者可出现腹水、黄疸、肝性脑病等典型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凝血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等指标异常。
3、肾脏功能失代偿
肾功能衰竭时无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代谢废物排出,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升高、高钾血症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尿毒症症状。
4、呼吸功能失代偿
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表现为口唇发绀、意识改变、呼吸节律异常等,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下降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当出现失代偿表现时,提示疾病已进入较严重阶段,需立即就医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失代偿器官进行针对性治疗,如强心利尿、人工肝支持、血液透析或机械通气等。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