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脓可能与外耳道炎、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等疾病有关,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选择日常护理、药物治疗或手术处理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诊明确诊断,避免延误病情。
1、日常护理
保持耳道干燥是基础措施,避免游泳或洗头时进水。可用无菌棉签轻柔擦拭外耳道分泌物,禁止自行掏挖以免损伤黏膜。若伴随瘙痒,需警惕真菌感染可能,建议使用硼酸酒精擦拭杀菌。
2、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制剂,严重者可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急性发作期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过敏因素导致的渗出需配合氯雷他定片抗组胺治疗。
3、手术治疗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胆脂瘤形成或鼓膜大范围穿孔者,可能需行鼓室成形术或乳突根治术。术后需定期换药清理术腔,使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通常恢复期需2-3个月。
4、原发病治疗
合并鼻窦炎者需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鼻腔水肿,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考虑腺样体消融术。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避免继发恶性外耳道炎。
出现耳道流脓建议48小时内就诊耳鼻喉科,进行耳内镜和听力检查。治疗期间需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防止气压变化加重鼓膜损伤。若出现高热、剧烈头痛或面瘫等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排除颅内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