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哪些疾病

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大细胞性贫血通常是指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的贫血类型,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肝脏疾病以及药物因素等。具体病因需结合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1、巨幼细胞性贫血

该病主要由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这两种营养素参与DNA合成。当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时,红细胞在骨髓内发育受阻,形成体积增大的巨幼红细胞。患者常伴有舌炎、手脚麻木等症状,需通过血清维生素检测确诊,治疗可遵医嘱补充叶酸片、维生素B12注射液及多维元素片。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属于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因基因异常导致病态造血,外周血可出现大红细胞。这类患者多伴有白细胞或血小板异常,需进行骨髓穿刺确诊,治疗常用地西他滨注射液、注射用阿扎胞苷等去甲基化药物,必要时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3、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缺乏会降低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导致骨髓红系造血功能减弱,出现大细胞性贫血。患者多伴有怕冷、浮肿等症状,治疗需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同时可配合琥珀酸亚铁片改善贫血。

4、肝脏疾病

肝硬化、肝炎等肝脏疾病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储存和叶酸代谢,同时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可能加重贫血表现。这类患者需保肝治疗,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等药物,严重贫血时可输注红细胞悬液。

5、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或甲氨蝶呤等化疗药物,可能干扰叶酸代谢或抑制DNA合成,从而诱发大细胞性贫血。通常在停药或补充亚叶酸钙片后贫血可改善,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

出现大细胞性贫血时应及时到血液科就诊,完善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象、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避免擅自服用影响造血功能的药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