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时一般需要注意控制氧浓度、限制吸氧时间、监测血氧饱和度、确保设备安全以及保持个人防护等。正确的吸氧方式对改善缺氧状态至关重要,需根据医嘱规范操作。
1、控制氧浓度
吸氧浓度需根据病情调整,通常低浓度吸氧为25%-35%,高浓度吸氧不超过60%。长期高浓度吸氧可能引发氧中毒,导致肺组织损伤。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氧流量在1-2L/min,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2、限制吸氧时间
连续吸氧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间歇性吸氧需间隔5-10分钟。重症患者持续吸氧期间,应每4-6小时评估一次氧合指标。早产儿吸氧时需监测视网膜病变风险,严格控制氧饱和度在90%-95%范围内。
3、监测血氧饱和度
使用脉搏血氧仪持续监测SpO₂,维持目标值在94%-98%。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可接受88%-92%的较低目标范围。若出现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等缺氧症状未改善,需立即调整氧疗方案。
4、确保设备安全
湿化瓶水位保持1/3-1/2容量,每日更换灭菌用水。氧气瓶远离明火5米以上,避免油脂接触阀门。鼻导管或面罩每天消毒,防止细菌滋生。供氧系统需定期检查管道密闭性,防止漏氧。
5、保持个人防护
使用一次性鼻塞时每8小时更换,面罩吸氧者需涂抹保湿霜预防压疮。进食后清洁面部再戴吸氧装置,避免食物残渣污染。吸氧过程中出现鼻腔干燥时可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黏膜。
进行氧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血气分析,根据动脉血氧分压调整治疗方案。家庭氧疗患者需配备氧流量表和报警装置,禁止自行调节氧流量。若出现胸骨后疼痛、刺激性咳嗽等氧中毒早期症状,应立即停止吸氧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