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治疗原发疾病、药物治疗、饮食调整、腹腔穿刺放液以及手术治疗等。具体方案需根据腹水成因和严重程度由医生评估制定,患者不可自行处理。
1、治疗原发疾病
肝硬化患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或保肝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心力衰竭患者需使用地高辛片、呋塞米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恶性肿瘤患者需进行化疗或靶向治疗。
2、药物治疗
利尿剂是基础治疗药物,常用螺内酯片联合呋塞米片,两者比例为100:40。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可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自发性腹膜炎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3、饮食调整
每日钠盐摄入需控制在2克以下,饮水量限制在1000-1500ml。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选择鸡蛋、牛奶、鱼肉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
4、腹腔穿刺放液
适用于张力性腹水或伴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单次放液量不超过4000ml。操作需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放液后需补充白蛋白防止循环功能障碍。反复放液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和感染。
5、手术治疗
顽固性腹水可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终末期肝病患者需评估肝移植指征。恶性肿瘤相关腹水可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需由多学科团队综合评估。
出现腹水应及时至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完善腹部超声、肝功能、腹水常规等检查。治疗期间需每日测量体重和腹围,监测尿量和电解质水平。严禁自行使用利尿剂或偏方治疗,避免加重肝肾负担。若出现发热、腹痛或意识改变等并发症表现,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