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热一般指由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伤寒病,可能与饮食不洁、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消化道症状等,需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
1、伤寒沙门菌感染
伤寒沙门菌是引起肠热的直接病原体。该细菌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在小肠黏膜定植后侵入淋巴组织,释放内毒素引发全身炎症反应。患者可出现高热、玫瑰疹、相对缓脉等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减少及血培养阳性。
2、饮食不洁
摄入被患者或带菌者粪便污染的食物是主要传播途径。常见于未煮熟的贝类、生冷食品,或被苍蝇污染的瓜果。细菌在碱性环境中存活能力强,夏季高发。预防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或生水。
3、免疫力低下
营养不良、HIV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易感性增高。当机体防御功能下降时,伤寒沙门菌更易突破胃酸屏障,在肠道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此类患者可能出现肠穿孔、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需加强支持治疗。
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等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辅以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恢复期应严格进行粪便细菌培养监测,直至连续3次阴性。日常需做好餐具消毒,患者排泄物应用漂白粉处理,接触者应接种伤寒Vi多糖疫苗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