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属于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传染性来源于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污染食物、水源等,健康人群接触后可能被感染。
1、传染源
痢疾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期排菌量最大,恢复期带菌者仍可能持续排菌2-3周,少数慢性患者甚至可持续排菌数月。接触这类人群的排泄物或被污染的物品时存在感染风险。
2、传播途径
食用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是最常见传播方式,如生食未洗净的蔬菜水果。接触传播多见于卫生条件差的场所,病原体可通过苍蝇等媒介污染生活用品,再经手部接触进入消化道。在托幼机构等集体环境中,共用玩具也可能造成接触传播。
3、易感人群
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率较成人高2-3倍。老年人、免疫功能受损者以及营养不良群体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病例。流行病学数据显示,5岁以下儿童占所有病例的60%以上。
日常生活中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饭前便后规范洗手。确诊患者需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1周,接触者应观察7天。出现腹泻、脓血便等症状时,需及时到感染科就诊并进行粪便细菌培养,确诊后遵医嘱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