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小儿夜啼症如何调理

刘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小儿夜啼症可以通过调整作息、饮食调理、营造舒适环境、腹部按摩以及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调理。日常需观察孩子的需求,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1、调整作息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改善夜啼。白天适当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午睡,夜间保持安静和昏暗的睡眠环境。睡前可进行温水浴或轻柔抚触,帮助孩子放松情绪,减少夜间惊醒。

2、饮食调理

哺乳期母亲需避免摄入咖啡因、辛辣食物,配方奶喂养者可尝试低乳糖奶粉。已添加辅食的幼儿应晚餐适量,避免过饱或食用易胀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等,睡前1小时不宜进食。

3、营造舒适环境

保持室温在24-26℃,湿度50%-60%。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及时更换尿布。肠绞痛引发的夜啼可采用飞机抱姿势缓解,环境噪音建议控制在40分贝以下,可使用白噪音辅助安睡。

4、腹部按摩

针对肠胀气引起的夜啼,可在餐后1小时按顺时针方向轻揉腹部,配合屈腿排气动作。按摩前将掌心搓热,每次持续5-10分钟,注意力度适中,每日2-3次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5、药物治疗

经医生诊断后,肠绞痛可使用西甲硅油,乳糖不耐受可补充乳糖酶,维生素D缺乏需及时补充。中成药如保婴丹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细菌感染引发的夜啼需进行抗感染治疗。

调理期间需每日记录夜啼发作时间和伴随症状,避免随意使用安神类保健品。若连续调理1周无改善,或伴随发热、呕吐、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儿科排除中耳炎、肠套叠等器质性疾病。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