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诊断指标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分型。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是初步筛查白血病的重要方法。多数患者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或降低,并伴有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等表现。部分患者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原始或幼稚细胞,提示存在骨髓造血功能异常。
2、骨髓穿刺
骨髓穿刺是确诊白血病的核心指标。通过抽取骨髓液进行细胞形态学分析,可发现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显著增高(通常大于20%),同时观察细胞分化程度和病态造血现象,为急性或慢性白血病分型提供依据。
3、流式细胞术
该技术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物进行免疫分型。例如B淋巴细胞白血病常表达CD19、CD20,急性髓系白血病多表达CD13、CD33,这对区分淋系或髓系白血病具有决定性作用。
4、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基因测序等方法检测染色体易位(如BCR-ABL融合基因)、基因突变(如FLT3、NPM1)等分子异常。这些指标不仅能辅助诊断,还可评估预后和指导靶向治疗选择。
5、影像学检查
CT、MRI或PET-CT可评估肝脾肿大、淋巴结浸润、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髓外病变情况,对疾病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若出现反复发热、贫血、出血倾向等症状,建议及时到血液科就诊。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综合运用上述检查手段,必要时进行腰椎穿刺、淋巴结活检等补充检查。确诊后需遵医嘱完善染色体核型分析、微小残留病灶监测等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