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主要诊治与脊柱结构相关的疾病,常见的包括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脊柱创伤、脊柱感染以及脊柱肿瘤等类型。具体病情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建议尽早就诊明确诊断。
1、退行性疾病
此类疾病多与年龄增长、长期劳损有关,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等。患者常表现为颈肩痛、腰腿痛、肢体麻木或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出现肌肉萎缩。治疗方式包括药物镇痛、物理治疗,若神经压迫严重则需手术干预,如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等。
2、脊柱畸形
包括先天性脊柱侧弯、特发性脊柱侧凸、强直性脊柱炎继发的后凸畸形等。轻度畸形可通过支具矫正,Cobb角超过40度的进展性侧弯或影响心肺功能的严重畸形,通常需要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等手术重建脊柱序列。
3、脊柱创伤
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造成椎体骨折、脱位或脊髓损伤。稳定性骨折可采用卧床、支具固定;爆裂性骨折伴神经损伤时,需通过椎弓根螺钉复位、椎体成形术恢复脊柱稳定性,同时进行神经减压。
4、脊柱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袭椎体可引起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典型症状为持续性背痛伴低热,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治疗需联合抗结核或抗生素药物,脓肿形成者需手术清除病灶。
5、脊柱肿瘤
分为原发肿瘤(如骨巨细胞瘤、脊索瘤)和转移瘤(常见于肺癌、乳腺癌转移)。患者多有夜间痛、体重下降,MRI可见骨质破坏。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肿瘤需结合放疗、化疗,转移瘤需评估原发灶情况。
若出现持续脊柱疼痛、肢体麻木无力或体态异常,建议及时到脊柱外科就诊。医生会根据CT、MRI等影像检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需避免盲目推拿或自行用药,以防加重神经损伤。术后需遵循康复指导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