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细胞性贫血是指红细胞体积正常但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不足导致的贫血,可能与急性失血、慢性疾病、骨髓造血异常、溶血、肾功能不全等原因有关。该类型贫血的诊断需结合其他指标和检查进一步明确。
1、急性失血
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能导致红细胞数量急剧减少,但新生红细胞的体积保持正常。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需及时止血并根据情况补充血容量。
2、慢性疾病
感染、肿瘤、结缔组织病等慢性疾病可能通过影响铁代谢、抑制骨髓造血等机制引发贫血。这类贫血常伴随原发病症状,需针对病因治疗,如控制感染或抗肿瘤治疗。
3、骨髓造血异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会导致骨髓造血功能下降,红细胞生成减少。需通过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可能需使用免疫抑制剂或造血生长因子治疗。
4、溶血
红细胞破坏加速超过骨髓代偿能力时,可能出现正细胞性贫血,常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治疗需根据溶血原因选择糖皮质激素、脾切除等方法。
5、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病患者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贫血,通常伴随肌酐升高。可通过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同时需治疗肾脏原发病。
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等贫血症状时,建议及时进行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铁代谢、肾功能等检查。需遵医嘱完善骨髓检查、溶血相关检测以明确病因,避免自行服用补血药物延误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