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IgA肾病共分为几级

徐信群 普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IgA肾病根据牛津分型结合临床病理特征一般分为5级,具体分级需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综合评估。分级主要依据肾小球病变、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程度等进行判断。

1、Ⅰ级

肾小球基本正常,偶见轻度系膜细胞增生,无新月体或硬化。此阶段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肾功能正常,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可能通过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等方式延缓进展。

2、Ⅱ级

系膜细胞弥漫性增生,系膜区增宽但未超过毛细血管腔,肾小管间质病变轻微。此阶段可能出现血尿或轻度蛋白尿,需定期监测尿蛋白定量及肾功能,必要时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干预。

3、Ⅲ级

局灶性肾小球硬化或粘连,约50%以下肾小球受累,可见节段性新月体形成。患者常出现持续性蛋白尿,需结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需警惕肾功能逐渐下降的风险。

4、Ⅳ级

弥漫性肾小球硬化或球性硬化,超过50%肾小球受累,伴广泛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此阶段肾功能明显受损,可能进展至慢性肾脏病3-4期,需积极控制并发症并准备肾脏替代治疗。

5、Ⅴ级

超过90%肾小球硬化,伴严重肾小管间质病变,肾脏体积显著缩小。多数患者已进入终末期肾病,需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需重点关注心血管并发症及电解质紊乱。

IgA肾病的分级需通过肾活检病理报告确认,具体治疗方案需结合患者蛋白尿水平、血压控制情况及肾功能综合判断。建议患者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