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艾灸的正确操作方法是什么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艾灸的正确操作方法一般包括定位穴位、准备艾条、施灸操作、控制时间和结束处理等步骤。需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施灸方式,并在操作中注意安全。

1、定位穴位

根据艾灸目的确定相应穴位,常用取穴方法包括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例如调理脾胃常选中脘穴,位于肚脐上4寸处。穴位定位不准确可能影响效果,建议初次操作时参照标准穴位图或由专业人员指导。

2、准备艾条

选择直径1.8-2.0厘米的合格艾条,清艾条适用于常规保健,药艾条多用于特定病症。点燃艾条时保持45度倾斜,待燃端充分红热后,距离皮肤3-5厘米进行预热,避免烫伤。

3、施灸操作

常用温和灸(固定距离)、雀啄灸(上下移动)和回旋灸(画圈移动)三种手法。每个穴位施灸10-15分钟,局部出现温热感而不灼痛为宜。头面部施灸需缩短至5-8分钟,腰腹部可延长至20分钟。

4、控制时间

单次艾灸总时长控制在30-60分钟,每周2-3次为宜。体质虚弱者应从5分钟开始逐步适应,糖尿病患者因皮肤感觉迟钝需格外注意温度监测。

5、结束处理

施灸后彻底熄灭艾条,可用专用灭火筒密封隔绝氧气。施灸部位避免立即接触冷水,建议4小时内不洗澡。结束后开窗通风散烟,但需注意避免直接吹风受凉。

艾灸后出现轻微红晕属正常现象,若出现水疱需暂停操作并及时处理。建议初次艾灸者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注意保持环境通风,远离易燃物品。孕妇腰骶部、面部三角区、皮肤破损处禁止施灸。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