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管拔管的正确方法主要包括评估指征、清洁消毒、抽空气囊、轻柔拔出以及拔管后观察等步骤。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规范操作,避免自行处理造成损伤。
1、评估指征
确认患者具备拔管条件,包括膀胱充盈度正常、无活动性出血、无尿路感染等情况。需核对医嘱,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配合程度,必要时进行膀胱冲洗确保引流通畅。
2、清洁消毒
操作者佩戴无菌手套,使用碘伏棉球由尿道口向外螺旋式消毒导尿管及周围皮肤3次,消毒范围直径约5cm。同时需夹闭尿管30分钟使膀胱适当充盈,减少黏膜损伤风险。
3、抽空气囊
用10ml注射器连接气囊阀门,缓慢回抽注入的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需确认气囊完全塌陷,若遇阻力不可强行操作,应及时排查阀门堵塞或气囊异常情况。
4、轻柔拔出
嘱患者深呼吸放松,左手固定尿道口周围皮肤,右手持尿管以15-30度角缓慢匀速拔出。遇到阻力需暂停操作,可通过热敷下腹部或调整体位缓解痉挛。
5、拔管后观察
检查尿管完整性,记录尿液颜色和量。监测患者首次自主排尿时间、尿量及排尿疼痛情况,48小时内需特别关注有无血尿、尿潴留等并发症。
拔管后建议患者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ml以上促进排尿。若出现持续排尿困难、肉眼血尿或发热等症状,应立即联系医护人员处理。有反复导尿需求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