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主动脉壁间血肿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主动脉壁间血肿是一种主动脉血管壁发生出血并形成血肿的疾病,属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血液在主动脉中层积聚,但未形成典型的内膜撕裂。该病可能引发主动脉破裂或器官缺血等严重并发症。

1、病因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形成常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外伤或结缔组织疾病有关。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壁承受压力增加,易造成血管壁结构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削弱血管壁弹性,增加出血风险;外伤或医源性操作(如导管介入)也可能直接损伤血管壁。

2、症状

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胸痛或背痛,疼痛呈撕裂样或刀割样,可能向腹部或下肢放射。部分患者伴有出汗、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若血肿累及主动脉分支血管,可能引起脑缺血、肢体无尿或肠坏死等器官缺血表现。

3、诊断方法

增强CT血管成像(CTA)是首选检查,可清晰显示血肿范围及主动脉壁增厚情况。磁共振成像(MRI)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用于床旁快速评估。需与主动脉夹层、穿透性溃疡等疾病鉴别。

4、治疗方法

急性期需严格控制血压和心率,常用静脉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扩张剂。对于血肿厚度大于10mm、主动脉直径大于5cm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需行腔内支架修复或开放手术。病情稳定后需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并定期影像学随访。

该病具有较高危险性,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患者日常需严格监测血压,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术后患者应遵医嘱进行抗凝治疗,并每6-12个月复查主动脉影像,评估血肿吸收情况。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