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长伸肌腱断裂的重建方法主要包括直接缝合、自体肌腱移植、人工肌腱替代以及术后固定等,具体需根据损伤程度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方案。若肌腱断裂范围较小且断端整齐,通常优先选择创伤较小的方式;若损伤严重或存在缺损,则需考虑移植或替代材料。
1、直接缝合
适用于新鲜断裂且断端无明显缺损的情况。手术需在显微镜下精确对合肌腱断端,采用改良Kessler法或Bunnell法等缝合技术,确保肌腱张力适中、滑动顺畅。术后早期需配合保护性活动,避免粘连。
2、自体肌腱移植
当肌腱缺损超过1cm时,常取掌长肌腱、趾长伸肌腱或跖肌腱进行移植。移植肌腱需穿过重建的滑车系统,精确调整张力至拇指背伸时掌指关节可自然屈曲30度,远端止点需用锚定钉固定在末节指骨基底。
3、人工肌腱替代
对于无法进行自体移植的患者,可采用聚乙烯或硅胶材质的人工肌腱。术中需注意建立有效的滑车系统,人工肌腱近端与肌肉缝合时需保留适当弹性,远端固定需使用特殊界面螺钉防止滑脱。
4、术后固定
无论采用何种重建方式,术后均需用前臂石膏固定腕关节于背伸30度、拇指外展位4-6周。拆除固定后应循序渐进开展被动-主动活动训练,配合超声波、蜡疗等物理治疗促进肌腱愈合,术后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
重建术后需严格遵循康复计划,定期复查肌腱愈合情况。术后6周内每3天更换一次敷料,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功能锻炼时应遵循“无痛原则”,若出现肿胀加剧或活动度突然下降,需立即就诊排除肌腱再断裂可能。建议术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手功能评估,持续至少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