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是痛风患者体内尿酸钠结晶沉积形成的结节状物质,常见于关节、耳廓、肌腱等部位,可能与长期高尿酸血症未控制有关。其本质是尿酸代谢异常导致的病理产物,可能影响关节功能并引发炎症反应。
痛风石的形成与血尿酸浓度长期偏高直接相关,当尿酸超过饱和度时,会以结晶形式沉积在结缔组织。这些结晶逐渐被单核细胞、上皮细胞等包裹,形成肉眼可见的黄白色结节。随着病程进展,痛风石可能造成关节骨质破坏、皮肤破溃,甚至引发继发感染。较大痛风石可能压迫周围神经血管,导致活动受限或感觉异常。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局部皮肤变薄发亮、破溃后排出石灰样物质等症状。
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通过低嘌呤饮食、限制酒精摄入等方式控制尿酸。急性发作期应避免受累关节负重,出现痛风石体积快速增大或皮肤破溃时需及时就诊。医生可能根据病情选择降尿酸药物、碱化尿液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服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加重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