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肝硬化指标正常范围是多少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肝硬化指标的正常范围需结合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若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可能提示肝硬化或相关并发症,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肝功能检查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值通常为7-40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13-35U/L,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AST/ALT比值升高。白蛋白正常范围为35-55g/L,低于30g/L常提示肝功能减退。总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为5.1-19μmol/L,肝硬化失代偿期可出现黄疸。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为11-14秒,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0.8-1.2,若PT延长超过3秒或INR大于1.5提示凝血功能障碍。

血常规检查中,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25-350×10^9/L,肝硬化患者因脾功能亢进常低于100×10^9/L。影像学检查方面,B超显示门静脉主干内径大于13mm、脾静脉内径大于8mm,或CT/MRI显示肝脏表面结节状改变、肝裂增宽等,均提示肝硬化可能。肝硬度检测(FibroScan)正常值小于7.3kPa,当数值大于12.4kPa时需警惕肝硬化。

定期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对肝硬化管理至关重要。若发现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白蛋白持续降低或肝硬度值异常升高,应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完善胃镜、肝穿刺活检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戒酒,避免服用损伤肝脏的药物,保持低盐低脂饮食。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