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遗症的表现通常有关节僵硬、慢性疼痛、创伤性关节炎、骨不连或畸形愈合以及神经损伤等。具体症状可能因骨折部位、严重程度及恢复情况而有所差异,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判断。
1、关节僵硬
骨折后长期制动可能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尤其在肘关节、膝关节等大关节更为明显。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缓解僵硬症状。
2、慢性疼痛
部分患者在骨折愈合后仍存在局部隐痛或酸痛,可能与骨折愈合不良、软组织损伤未完全修复或慢性炎症刺激有关。疼痛常在天气变化或过度活动后加重。
3、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内骨折或骨折线累及关节面时,易导致关节软骨损伤,逐渐发展为关节磨损、骨质增生。表现为关节肿胀、活动弹响,上下楼梯时疼痛加剧。
4、骨不连或畸形愈合
骨折端血供不足、感染或固定不当可能造成骨不连,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和异常活动。若复位不良则可能形成畸形愈合,导致肢体短缩或成角。
5、神经损伤
开放性骨折或严重移位可能压迫或损伤周围神经,表现为患肢麻木、肌力下降。尺神经、桡神经损伤可能导致手腕活动障碍或“爪形手”畸形。
若骨折后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复查X线或CT评估愈合情况。遵医嘱进行理疗、关节松动术等康复治疗,必要时需通过手术矫正畸形或修复神经损伤,避免遗留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