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血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导管取栓、血栓切除术以及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1、抗凝治疗
抗凝药物是肺部血栓的基础治疗方式,通过抑制凝血因子活性阻止血栓扩大。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片、利伐沙班片和达比加群酯胶囊等,治疗周期通常持续3-6个月。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注意观察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不良反应,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2、溶栓治疗
适用于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重患者,通过激活纤溶系统快速溶解血栓。常用注射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窗口期为发病14天内。需严格排除近期手术史、活动性出血等禁忌症,溶栓后需衔接抗凝治疗,密切监测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3、导管取栓
采用介入技术经股静脉置入导管直达肺动脉,通过机械抽吸或超声破碎清除血栓。适用于对抗凝溶栓禁忌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术后需保持穿刺部位制动6小时,观察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
4、血栓切除术
开胸实施肺动脉切开取栓术,主要针对血栓位于主干血管且病情急剧恶化的患者。术前需完善增强CT等检查明确血栓位置,术中建立体外循环保障手术安全。术后需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5、下腔静脉滤器植入
对于存在抗凝禁忌或反复发生肺栓塞的患者,可通过植入滤器拦截下肢深静脉脱落的血栓。滤器通常经颈内静脉路径放置于肾静脉下方,植入后仍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需注意滤器移位、穿孔等远期并发症,病情稳定后可考虑取出。
出现疑似肺部血栓症状时应立即就医,确诊后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引发血栓脱落。治疗期间建议穿着梯度压力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康复训练。需遵医嘱定期复查D-二聚体、心脏超声等指标,抗凝药物调整需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突然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