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筛查的体检项目通常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基因检测等,具体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
1、影像学检查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CT、腹部超声、乳腺钼靶、磁共振成像(MRI)等。这些检查可帮助发现肺部、肝脏、乳腺等部位的占位性病变,例如CT对早期肺癌筛查具有较高灵敏度,超声可辅助诊断甲状腺结节或肝脏肿瘤。
2、实验室检查
主要通过血液标本检测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用于肝癌筛查,癌胚抗原(CEA)与消化道肿瘤相关,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有助于前列腺癌评估。此外,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可辅助判断机体状态。
3、内镜检查
胃镜能直接观察食管、胃部黏膜病变,肠镜可筛查结直肠息肉或肿瘤。内镜检查过程中若发现可疑组织,可同步进行活检以明确性质,属于直观有效的筛查手段。
4、病理学检查
对于体表肿块、淋巴结肿大或影像学发现的异常病灶,需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取组织样本。病理学分析是确诊肿瘤性质的金标准,可区分良恶性及具体分型。
5、基因检测
针对有家族遗传史的高危人群,可通过检测BRCA1/2基因评估乳腺癌、卵巢癌风险,或通过多基因panel筛查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干预和个性化监测。
肿瘤筛查需结合年龄、家族史、生活习惯等综合制定方案。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基础筛查,高危群体可缩短检查间隔。日常需保持健康饮食,避免吸烟饮酒,发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一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