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医药如何治疗心衰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中医药治疗心衰需结合患者体质辨证施治,常见方法包括益气养心、活血化瘀、温阳利水、滋阴安神以及利水消肿等,需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西医规范治疗。

1、益气养心

心衰患者常存在心气不足,表现为气短、乏力、心悸等症状。生脉散、补中益气汤等方剂可通过人参、黄芪等药物补益心气,提升心脏泵血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芪中的黄芪甲苷能增强心肌收缩力。

2、活血化瘀

血瘀证见口唇紫绀、舌质暗紫时,血府逐瘀汤中的丹参、川芎等成分可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临床观察显示丹参酮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对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肌供血具有辅助作用。

3、温阳利水

针对阳虚水泛证见肢冷浮肿者,真武汤中附子配伍茯苓、白术,通过强心利尿作用减轻心脏负荷。需注意附子需规范炮制以控制毒性,且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4、滋阴安神

阴虚火旺导致心悸失眠时,天王补心丹中的麦冬、五味子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酸枣仁等安神成分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的睡眠质量,间接缓解心脏负担。

5、利水消肿

五苓散、葶苈大枣泻肺汤等方剂通过茯苓、猪苓等利尿中药促进水液代谢,但需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避免过度利尿引发低钾血症。

需注意中医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替代利尿剂、强心苷等规范西医治疗。建议在三级医院心血管专科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指标。服药期间如出现恶心、心悸等不适需立即停药就诊,药材煎煮需遵循医嘱,避免自行配伍用药。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