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增生性息肉是什么

胡佳 脾胃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增生性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结直肠良性病变,通常由于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形成。这类息肉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体积较小且表面光滑,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明显症状。其形成可能与局部慢性炎症刺激或黏膜损伤修复有关,通常无需特殊治疗。

1、特征

增生性息肉直径通常小于5毫米,呈扁平或半球形隆起,颜色与周围黏膜相近。显微镜下可见腺体延长、分支增多,但细胞排列规则,无明显异型性。这类息肉生长缓慢,极少发生恶变,属于良性病变。

2、病因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如慢性肠炎)、黏膜局部损伤修复异常、年龄增长等因素可能促进其形成。此外,肠道菌群失调或饮食习惯(如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也可能间接影响黏膜增生。

3、诊断与处理

多数通过肠镜检查发现,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对于无症状的小息肉,通常建议定期随访观察;若息肉较大(超过1厘米)、数量较多或伴有出血等症状,可在内镜下直接切除。术后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便秘等肠道刺激因素。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尤其是存在肠道症状或家族史者。发现息肉后应遵医嘱复查,及时监测肠道健康状态。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