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慢性直肠炎症状及治疗方法是什么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慢性直肠炎患者通常会出现下腹部疼痛、腹泻、黏液便或血便、里急后重以及肛门不适等症状。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及心理调节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案。

1.下腹部疼痛

疼痛多位于下腹或左下腹,呈持续性隐痛或阵发性绞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可能与炎症刺激肠道黏膜有关。

2.腹泻

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3-10次,粪便常呈糊状或水样,严重时伴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因炎症影响肠道吸收功能所致。

3.黏液便或血便

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时分泌大量黏液,若发生糜烂出血,粪便表面可见鲜红血丝或暗红色血液,常见于排便初始阶段。

4.里急后重

患者常有便意频繁但排便量少的感觉,肛门坠胀感明显,与直肠神经末梢受炎症刺激相关,夜间症状可能加重。

5.肛门不适

包括肛门灼热、瘙痒或疼痛,可能伴有肛周皮肤潮湿,因肠液持续刺激肛周皮肤引发。

治疗方法方面:

1.药物治疗

轻中度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秦栓剂、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或泼尼松龙灌肠液控制炎症,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

2.饮食调整

急性期选择低渣流质饮食,恢复期采用高蛋白、低纤维食谱,避免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每日少量多餐5-6次。

3.物理治疗

对于慢性疼痛患者,可采用局部热敷或超短波理疗,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促进盆腔血液循环。

4.手术治疗

出现肠腔狭窄、肠穿孔或癌变倾向时,需行直肠部分切除术,术后配合肠造口护理及康复训练。

5.心理调节

针对焦虑抑郁患者,建议进行认知行为治疗,配合放松训练,每周2-3次心理疏导。

患者应定期进行肠镜复查,每6-12个月评估黏膜愈合情况。治疗期间需记录排便日记,监测体重变化,出现持续发热或便血加重时应立即急诊。注意保持肛周清洁,排便后使用温水清洗,避免用力擦拭。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