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补钾需要遵循见尿补钾、控制浓度、控制速度以及禁止静脉推注等原则。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及血钾水平制定,避免发生高钾血症等并发症。
1、见尿补钾
静脉补钾前需确认患者肾功能正常且每小时尿量超过30ml。因钾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若尿量不足可能导致血钾蓄积,增加心脏骤停风险。因此需监测尿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
2、控制浓度
静脉滴注补钾时,溶液浓度不应超过0.3%(即500ml液体最多加入1.5g氯化钾)。高浓度钾溶液易刺激血管引发疼痛,严重时可导致静脉炎。对于严重低钾血症患者,可通过中心静脉通路适当提高浓度至0.45%。
3、控制速度
成人静脉补钾速度不宜超过20mmol/h(相当于1.5g氯化钾/小时)。快速补钾可能导致血钾浓度骤升,引发肢体麻木、心率减慢甚至窦性停搏。需使用输液泵精确控制滴速,每2-4小时复查电解质。
4、禁止静脉推注
氯化钾注射液禁止未经稀释直接静脉注射。推注可导致血钾浓度瞬时升高至致死水平,可能诱发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紧急情况下需补充钾离子时,应在心电监护下微量泵入。
静脉补钾期间需持续监测心电图变化,定期检测血钾浓度。合并酸中毒患者应先纠正酸碱失衡,因酸中毒时细胞内钾外移,盲目补钾易致高钾血症。若出现穿刺部位灼痛,需立即调整补液浓度或更换穿刺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