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医如何辨证论治抑郁症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抑郁症在中医中属于“郁证”范畴,辨证论治需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选择相应治法。常见证型包括肝气郁结、心脾两虚、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和肾虚肝郁等,需结合舌脉特征综合判断。

1、肝气郁结证

表现为情绪低落、胸闷胁痛,舌苔薄白,脉弦。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如柴胡、香附和枳壳。此类方剂能调节气机,缓解肝经郁滞。

2、心脾两虚证

伴随心悸健忘、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归脾汤为首选,含党参、白术等药材,通过补益心脾改善气血生化之源,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3、气郁化火证

症见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丹栀逍遥散配合黄芩、栀子等清热药物,既可疏肝理气,又能清泻肝火,改善焦虑症状。

4、痰气郁结证

多现咽部异物感、体胖痰多,舌苔厚腻,脉滑。半夏厚朴汤配伍茯苓、陈皮等化痰药,能宣通三焦气机,化解痰浊阻滞。

5、肾虚肝郁证

常见腰膝酸软、耳鸣健忘,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滋水清肝饮含熟地黄、山茱萸等滋肾药物,配合柴胡疏肝,适用于更年期或久病致郁者。

治疗期间建议配合情志调理,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针灸可选用百会、太冲等穴位调节气机。需注意中医辨证存在个体差异,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配伍,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