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胃萎缩的原因是什么

胡佳 脾胃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胃萎缩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因素、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萎缩最常见的致病因素。这种细菌会持续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腺体逐渐萎缩。患者常伴有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感等症状,可通过碳13/14呼气试验确诊。治疗需采用四联疗法,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胶体果胶铋胶囊。

2、自身免疫因素

部分患者体内存在抗壁细胞抗体,会攻击胃黏膜的壁细胞,导致胃酸分泌减少和腺体萎缩。这种情况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胃炎,可能伴随恶性贫血。诊断需结合抗内因子抗体检测,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12注射液、叶酸片等药物补充造血原料。

3、长期不良饮食习惯

持续摄入高盐、腌制、熏烤等刺激性食物会损伤胃黏膜。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会抑制胃黏膜修复,长期过量摄入可能诱发胃黏膜萎缩性病变。这类患者多伴有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新鲜果蔬摄入。

若出现持续性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胃镜检查。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胃功能三项等指标监测病情进展,避免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加重胃黏膜损伤。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