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上尿路结石有哪些常见类型

胡著云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上尿路结石主要包括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常见类型有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以及感染性结石等。具体类型需结合成分分析和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1、草酸钙结石

草酸钙结石是上尿路结石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0%-80%。此类结石的形成与尿液中草酸浓度过高、钙排泄增加或尿液pH值偏低有关。长期高草酸饮食(如菠菜、巧克力等)、维生素C过量摄入以及肠道吸收异常等因素可能诱发此类结石。患者可能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多表现为密度较高的结石影。

2、磷酸钙结石

磷酸钙结石占结石病例的5%-10%,常与代谢性异常如肾小管酸中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相关。尿液pH值偏碱性时更易形成,结石质地较硬且表面光滑。此类患者常伴有反复泌尿系统感染或肾功能异常,需通过代谢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3、尿酸结石

尿酸结石约占结石总数的5%-15%,多见于高尿酸血症、痛风或长期低尿pH值(小于5.5)的患者。其形成与嘌呤代谢异常、高蛋白饮食有关,X线下通常表现为低密度或透光结石。这类结石可通过碱化尿液促进溶解,需注意控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4、胱氨酸结石

胱氨酸结石属于遗传性胱氨酸尿症导致的罕见类型,约占1%-3%。由于肾小管对胱氨酸重吸收障碍,尿液中胱氨酸过饱和析出结晶形成结石。此类结石具有复发性强、生长快的特点,需长期进行尿液碱化治疗,并限制蛋氨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肉类、乳制品)。

5、感染性结石

感染性结石主要由磷酸铵镁构成,约占结石总数的10%-15%。常见于反复泌尿系统感染(如变形杆菌感染)的患者,尿液呈强碱性时易形成鹿角形结石。此类结石可能引起肾盂肾炎、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治疗需联合抗生素和手术取石。

若出现腰痛、排尿困难或血尿等症状,建议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通过尿液分析、B超或CT检查明确结石类型。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3000ml饮水量,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结构,并遵医嘱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