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纵韧带钙化是一种脊柱退行性病变,通常指颈椎或胸椎后纵韧带发生异常钙盐沉积,导致韧带增厚、硬化,可能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可能与慢性劳损、代谢异常等因素相关,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1、发病机制
后纵韧带钙化的形成机制复杂,通常与长期慢性损伤、钙磷代谢紊乱及遗传因素有关。反复的机械应力刺激可能引起韧带局部微损伤,促使成纤维细胞异常增生,钙盐逐渐沉积于韧带组织中。此外,维生素D代谢异常、糖尿病等疾病也可能影响钙盐代谢,增加钙化风险。
2、临床表现
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钙化程度加重,患者常出现颈部僵硬、疼痛,可能向肩背部放射。严重钙化压迫脊髓时,会出现双上肢麻木、握力下降,甚至行走不稳、踩棉花感等脊髓压迫症状。部分患者伴随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如特定神经支配区放射性疼痛。
3、诊断方法
X线平片可显示椎体后方条索状高密度影,CT检查能清晰呈现钙化灶的形态和范围,磁共振成像有助于评估脊髓受压程度及软组织病变情况。医生会结合患者体征、影像学结果与肌电图等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若出现持续性颈肩痛或神经压迫症状,建议及时到骨科或脊柱外科就诊。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长时间低头,注意颈部保暖,适当进行颈椎牵引、游泳等锻炼以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延缓病情进展。确诊后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必要时通过手术解除脊髓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