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血肿是女性在黄体期可能出现的生理性囊肿,常见于排卵后的卵巢。它通常是由于排卵过程中血管破裂或血液未完全吸收,导致血液积聚在黄体内形成的囊性结构。多数情况下可自行消退,但若体积较大或持续存在可能引发腹痛或异常出血。
黄体血肿的形成与排卵后卵泡转化为黄体的过程密切相关。当卵泡破裂排出卵子后,残留的卵泡结构逐渐发育为黄体,在此过程中若血管破裂后未完全愈合,血液可能滞留在黄体内形成血肿。生理性黄体血肿直径通常小于5厘米,多数在月经周期结束后随黄体退化而自然吸收。若血肿体积较大或受到外力挤压,可能发生破裂导致急腹症,表现为突发性下腹剧痛、肛门坠胀感,严重时可能引发腹腔内出血,需紧急处理。
日常生活中建议女性在排卵后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受压,若出现持续下腹隐痛、月经异常或突发剧烈腹痛,应及时就医。通过超声检查可明确血肿大小及状态,若血肿持续存在或引起并发症,需遵医嘱进行药物干预或手术治疗。日常注意记录月经周期变化,有助于医生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