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尾征是医学影像学检查中的一种描述性术语,通常指在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脑膜病变周围出现的强化带,形似“尾巴”。这一征象多见于脑膜相关疾病,其形成与病变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或炎性反应有关。
脑膜尾征常见于脑膜瘤、转移瘤或感染性疾病。例如,脑膜瘤作为常见的颅内肿瘤,其边缘的硬脑膜可能因肿瘤细胞浸润或血供丰富而在增强扫描中呈现明显强化,形成尾状结构。此外,结核性脑膜炎或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膜因炎性渗出和血管扩张,也可能在影像中观察到类似表现。部分转移性肿瘤侵犯脑膜时,病灶周围的水肿和新生血管同样可能引起强化现象。
若影像检查发现脑膜尾征,建议及时结合临床症状、血液检查及其他影像特征综合判断。对于疑似肿瘤或感染的患者,需进一步通过组织活检或脑脊液分析明确诊断,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