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期因疾病分期、治疗反应及个体差异等有所不同,规范治疗可能获得接近正常寿命的长期生存。其生存期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1、疾病分期
慢性期患者通过规范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多数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部分患者生存期与常人接近。若疾病进展至加速期或急变期,生存期可能缩短至数月,需通过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改善预后。
2、治疗反应
早期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或主要分子学缓解的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持续深度分子学反应达2年以上的患者,部分可尝试停药观察并获得长期无治疗缓解。
3、个体差异
年轻患者(小于60岁)比老年患者预后更好,5年生存率相差约15%-20%。伴有T315I突变或附加染色体异常的患者,生存期可能缩短30%-40%。规范监测BCR-ABL融合基因水平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使80%患者实现长期带病生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已从致死性疾病转变为可管理的慢性病。建议患者严格遵医嘱进行靶向药物治疗,每3个月通过定量PCR检测BCR-ABL转录本水平,结合血常规和骨髓穿刺评估治疗效果。出现耐药或疾病进展时,应及时更换二代、三代TKI药物或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