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酊和碘伏均属于含碘消毒剂,但成分、用途及使用方式存在差异。两者区别主要包括成分不同、浓度不同、刺激性不同以及适用场景不同。
1、成分不同
碘酊主要成分为碘、碘化钾及乙醇,属于传统碘剂。碘伏为碘与表面活性剂(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络合物,不含酒精成分。由于成分差异,碘伏的稳定性更高,对皮肤刺激更小。
2、浓度不同
碘酊的碘浓度通常为2%,乙醇浓度约为50%。碘伏的碘浓度一般为0.5%-1%,其有效碘以缓释形式存在,作用时间更长。高浓度碘酊需用75%酒精脱碘,避免灼伤皮肤。
3、刺激性不同
碘酊含酒精成分,直接接触破损皮肤或黏膜会产生明显灼痛感,可能延迟伤口愈合。碘伏无酒精且释放缓慢,刺激性较低,可直接用于开放性创面、口腔黏膜及婴幼儿皮肤消毒。
需根据具体场景选择消毒剂,碘酊常用于完整皮肤术前消毒,碘伏适合创面护理。使用碘酊后需酒精脱碘,而碘伏无需二次处理。对碘过敏者应禁用两者,若出现红肿瘙痒需立即停用并冲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