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枫糖尿症是怎么回事

刘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枫糖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由BCKDHA、BCKDHB等基因突变引起,导致支链α-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功能缺陷。其发病机制与支链氨基酸代谢异常及毒性产物蓄积有关,可能引发神经功能受损。

1、基因突变

父母若携带致病基因,可能通过隐性遗传方式传递给子女。支链α-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相关基因突变是核心病因,这种遗传缺陷会直接影响酶活性,造成支链氨基酸分解受阻。

2、酶活性缺失

支链α-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功能异常是直接诱因。该酶负责催化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的代谢,当酶活性下降至正常水平的2%-40%时,支链氨基酸及其酮酸衍生物无法正常转化。

3、代谢产物蓄积

未代谢的支链氨基酸及其酮酸会在血液和组织中异常积聚。这些物质具有神经毒性,可破坏血脑屏障,导致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临床表现为喂养困难、尿液枫糖味及进行性神经系统损害。

4、饮食因素影响

高蛋白摄入会加剧病情发展。支链氨基酸主要来源于食物蛋白质,过量摄入会加重代谢负担,加速毒性物质生成,诱发代谢危象。

该病需通过新生儿筛查早期发现。确诊后需严格限制天然蛋白质摄入,采用特殊配方奶粉替代,并定期监测血氨基酸水平。维生素B1补充可能改善部分患者代谢状况,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分型制定。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