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需结合日常防护与医学干预。预防措施包括注意饮食卫生、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治疗方法主要有补液治疗、药物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针对性处理。
1、注意饮食卫生
日常需避免食用未煮熟的海鲜、肉类,不饮用生水。食物应充分加热处理,生熟食材分开存放,可减少致病微生物经口摄入的风险。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场所,夏季尤其需防范食物腐败变质。
2、保持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需用肥皂流水洗手至少20秒,接触公共设施后及时消毒。婴幼儿需定期清洁玩具、餐具,护理者在处理排泄物后应严格洗手,防止粪口途径传播。
3、避免接触传染源
患者应单独使用餐具及卫生用品,排泄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流行期间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照顾患者时需佩戴口罩和手套,患者症状消失后仍需观察48小时再解除隔离。
4、补液治疗
轻症患者可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按每公斤体重50-100ml补充。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同时适量补充钾离子。恢复期可饮用米汤、苹果汁等含电解质饮品。
5、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病毒性腹泻可使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调节肠道菌群,发热患者可短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
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等重症表现时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应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变化,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掩盖病情。患者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接触者出现腹泻应及时进行便常规及病原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