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炎性肉芽肿是一种由慢性炎症反应引起的肺部局限性病变,以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特征,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异物刺激等因素有关。其临床表现多样,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定义与病理特征
肺部炎性肉芽肿是肺部组织在慢性炎症刺激下,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聚集形成的结节状病灶。肉芽肿的形成通常是机体对病原体、异物或自身抗原的异常免疫反应所致。病理检查可见病灶中心为坏死组织或病原体,周围包裹多层炎症细胞及纤维组织。
2、常见病因
感染性因素如结核分枝杆菌、真菌感染(如曲霉菌)等是常见诱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结节病、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也可能引发。此外,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或异物残留(如手术缝线)也可能导致局部肉芽肿形成。
3、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干咳、活动后气促、胸痛等症状,部分伴有低热、体重减轻等全身表现。影像学检查常显示肺部孤立或多发结节,部分病灶可能出现钙化或空洞。严重者可能并发肺纤维化或呼吸功能下降。
4、诊断方法
确诊需结合胸部CT、支气管镜活检及病理学检查。病原学检测如痰培养、结核菌素试验有助于鉴别感染性病因。血液检查可评估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及自身抗体(如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5、治疗原则
感染性肉芽肿需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或抗真菌药物(如伏立康唑)。自身免疫性病变常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对于局限性强、药物治疗无效的病灶,可考虑手术切除。
出现不明原因的肺部结节或呼吸道症状时,建议尽早就诊呼吸科完善检查。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疗效,避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或中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