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种类繁多,目前已知的品种约有12800余种,常用中药大致在500~800种之间。其分类方式主要包括来源、药用部位及功效等,具体使用需根据病情和体质进行选择。
1、按来源分类
中药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类。植物药占比最大,如人参、黄芪等;动物药包括鹿茸、地龙等;矿物药常见的有朱砂、石膏等。不同来源的药物在性味归经上有差异,需针对性应用。
2、按药用部位分类
包括根及根茎类(如甘草、当归)、果实种子类(如枸杞子、苦杏仁)、全草类(如蒲公英、薄荷)、花叶类(如金银花、枇杷叶)等。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可能具有不同功效,如麻黄茎发汗、根止汗。
3、按功效分类
可分为解表药(麻黄、桂枝)、清热药(黄连、金银花)、补虚药(人参、阿胶)等20余类。现代临床常根据八纲辨证结果进行配伍,如风寒表证多用辛温解表药,里热证则选清热泻火药。
使用中药时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需谨慎选用,部分有毒药材如附子、乌头等必须经过规范炮制。建议在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由执业中医师根据具体证候开具处方,避免自行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