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新生儿胎粪是什么

刘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新生儿胎粪是胎儿在母体内形成的肠道内容物,通常在出生后24-48小时内排出体外。其主要成分包括胎儿吞咽的羊水、肠道分泌物、脱落的肠黏膜细胞及胆汁等物质,呈墨绿色粘稠状。

1、组成成分

胎粪主要由胎儿在子宫内吞咽的羊水中的物质构成,包括胎脂、毛发等成分。肠道上皮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自然脱落,与消化酶混合形成粘液状物质。胆汁的参与使胎粪呈现特有的深绿色外观,这种颜色来自胆红素氧化后的衍生物。

2、颜色变化

出生后24小时左右开始排出,初为墨绿色柏油样便。随着母乳或配方奶的摄入,3-4天后逐渐过渡为黄绿色过渡便。完全转为金黄色糊状便通常需要5-7天,这种颜色变化反映肠道菌群建立和消化功能完善的过程。

3、排出时间

90%的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完成首次胎便排出。若超过48小时未排出需警惕病理情况,如胎粪性肠梗阻可能提示囊性纤维化,延迟排出还可能涉及先天性巨结肠或肛门闭锁等畸形。早产儿因肠道蠕动功能未成熟,胎粪排出时间可能适当延后。

胎粪排出是新生儿消化系统启动的重要标志。家长应注意记录首次排便时间,若发现24小时内未排胎便、粪便带血或呈白色陶土样,应及时联系儿科医生进行肛门指诊或影像学检查,排除消化道畸形等潜在疾病风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