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齿症的处理方法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常见方式包括观察等待、牙齿矫正、手术拔除、修复治疗及病因治疗等。若额外牙未引发症状且不影响功能,可暂不处理;反之则需积极干预。
1、观察等待
若额外牙位置隐蔽、无疼痛或感染,且未影响邻牙排列及咬合功能,通常建议定期复查。通过口腔X光或CT监测其变化,每6~12个月随访一次,评估是否需后续处理。
2、牙齿矫正
当额外牙导致牙列拥挤、错位或影响恒牙萌出时,可采用正畸治疗。例如使用固定矫正器调整牙齿排列,或在拔除额外牙后通过牵引术助恒牙归位,恢复正常咬合关系。
3、手术拔除
若额外牙引发反复牙龈肿痛、阻生牙冠周炎或形成囊肿,需手术切除。例如完全骨埋伏的额外牙需切开牙龈去骨后取出,术后可配合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药物预防感染。
4、修复治疗
拔牙后若遗留较大缺隙或影响美观,可考虑义齿修复。如前牙区缺失可选择种植牙或固定桥修复,后牙区可制作活动义齿,以恢复咀嚼功能及面部外观。
5、病因治疗
若多齿症与遗传综合征(如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相关,需联合多学科诊疗。例如内分泌异常者需调节激素水平,颌骨畸形严重时可行正颌手术改善面容及咬合功能。
出现多齿症建议尽早就诊口腔科,通过全景片、CBCT等明确额外牙数量及位置。治疗需由口腔医生根据年龄、症状及影像结果制定方案,避免自行拔牙或延误处理导致邻牙牙根吸收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