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即胎儿的心跳,是评估胎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监测胎心频率、节律及变化,可以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缺氧等问题。
1、胎心的位置
胎心位置随孕周和胎位变化而有所不同。孕12周后可通过多普勒胎心仪在孕妇下腹部探测到,孕中期后通常位于脐部周围或两侧。孕晚期头位胎儿胎心多在脐部左下方或右下方,臀位则可能出现在脐部上方。
2、胎心监测方法
临床主要采用电子胎心监护仪进行监测,包括产前门诊的NST试验和住院期间的持续监护。家用胎心仪虽能初步判断胎心存在,但无法评估心率变异性和宫缩反应。超声检查可直观显示心脏结构及血流情况,对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有重要价值。
3、胎心正常范围
正常胎心率维持在110-160次/分钟,具有正常的变异性。胎动时可能出现短暂加速(超过基线15次/分钟持续15秒),睡眠期可见生理性减速。若持续超过160次/分钟为心动过速,低于110次/分钟则为心动过缓,这两种情况都可能提示胎儿窘迫。
建议孕妇从孕32周起每周进行胎心监护,高危妊娠者需增加监测频率。居家自测胎心时应注意选择胎动活跃时段,若发现胎心持续异常、胎动减少或消失,应立即就医。临床上还需结合胎动计数、B超生物物理评分等综合评估胎儿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