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和CCR5抑制剂等类别。通常需联合使用三种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
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病毒逆转录酶活性,阻止病毒遗传物质合成。常用药物包括齐多夫定片、拉米夫定片、替诺福韦片和阿巴卡韦片等,常作为联合治疗方案的基础药物。
2、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可直接与逆转录酶结合并抑制其功能,代表药物有奈韦拉平片、依非韦伦片和利匹韦林片等,通常与其他两类药物联合使用。
3、蛋白酶抑制剂
通过阻断病毒蛋白酶活性,抑制病毒成熟过程。常见药物包括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达芦那韦片和阿扎那韦胶囊,多用于二线治疗方案或耐药情况。
4、整合酶抑制剂
能抑制病毒遗传物质整合至宿主细胞,如拉替拉韦片、多替拉韦片和比克替拉韦片,因疗效显著且副作用较小,现已成为一线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艾滋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规范用药,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免疫功能。日常应避免高危行为,注意营养支持和心理调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