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的情况,属于妊娠期常见并发症,可能导致感染、早产等风险。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处理。
1、定义与发生时间
胎膜早破指孕妇在正式临产前胎膜发生破裂,羊水经阴道流出。正常情况下胎膜破裂发生在宫口近开全时,若未进入规律宫缩阶段提前破裂,即属于胎膜早破。根据发生孕周可分为足月胎膜早破(大于等于37周)和未足月胎膜早破(小于37周)。
2、常见原因
感染是主要诱因,如细菌性阴道病、支原体感染等微生物上行至宫腔引发胎膜炎。子宫腔压力异常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或胎膜受力不均如胎位异常、骨盆狭窄等也易导致胎膜早破。此外,宫颈机能不全、腹部外伤、孕期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C、铜元素)等因素也可能损伤胎膜结构。
3、临床表现与诊断
孕妇会突然感觉阴道有大量液体流出,之后持续少量渗液,活动后加重。部分表现为阵发性流液。医生通过阴道窥器检查可见液体自宫颈口流出,辅以pH试纸检测(羊水呈碱性)、超声评估羊水量,必要时进行阴道液涂片镜检发现羊齿状结晶即可确诊。
孕妇一旦疑似胎膜早破应立即平卧并抬高臀部,避免羊水过多流失,同时尽快就医。孕期需定期产检,积极治疗阴道炎症,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均衡补充营养以增强胎膜韧性。胎膜早破的治疗方案需根据孕周、胎儿状况等因素由医生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