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干燥起皮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同时需避免刺激因素,必要时及时就医。症状若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不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明确病因。
1、日常护理
每日使用生理盐水清洁鼻腔后,可涂抹凡士林、维生素E乳等温和保湿剂保护皮肤。日常需保持环境湿度在50%-60%,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多饮水补充身体水分。
2、药物治疗
合并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软膏。若存在皮肤破损,可局部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过敏因素导致的干燥可短期使用地奈德乳膏等弱效激素类药物。
3、物理治疗
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冬季暖气房可放置湿毛巾或水盆。每日可用温热毛巾湿敷鼻部5-10分钟,软化皮屑后轻柔擦拭,避免用力撕扯造成二次损伤。
4、避免刺激因素
纠正挖鼻、用力擤鼻等不良习惯,减少接触粉尘、花粉等过敏原。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护肤品或刺激性洗面奶清洁鼻部,清洁后需立即涂抹保湿霜。
5、及时就医
若出现鼻出血、脓性分泌物、持续性疼痛或伴有面部肿胀,需及时就诊排除鼻前庭炎、干燥性鼻炎等疾病。合并系统性干燥综合征的患者需进行免疫相关检查。
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A、B族及锌元素。避免频繁使用鼻喷减充血剂,此类药物可能加重黏膜干燥。若自行护理一周未见改善或症状反复发作,建议到耳鼻喉科进行专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