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的副作用主要包括皮肤反应、乏力、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以及黏膜损伤等,具体表现因人而异。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身体变化,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放疗是利用放射线杀伤肿瘤细胞的一种局部治疗手段,但在此过程中可能对正常组织造成一定影响。皮肤反应是放疗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照射区域可能出现红斑、干燥、瘙痒甚至脱屑,严重时可能发生溃疡或渗液。这主要是由于射线损伤了皮肤基底层的细胞,导致修复能力下降。
乏力也是放疗患者普遍经历的症状,可能与机体代谢加快、细胞修复消耗能量及心理压力有关。患者常感到持续性的疲倦,即使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消化道反应多出现在腹部或盆腔放疗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或食欲减退,这与肠道黏膜受损及消化功能紊乱相关。
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大面积或多部位放疗,特别是包含骨盆、脊柱等造血活跃区域。这种情况会增加感染风险和出血倾向。头颈部放疗易导致口腔、咽喉黏膜炎,出现吞咽疼痛、味觉改变、唾液分泌减少等症状,影响进食和言语功能。
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照射部位皮肤。出现严重黏膜损伤时可使用医用漱口水,饮食选择温凉软食。定期复查血常规,当白细胞低于3×10^9/L时应遵医嘱使用升白药物。治疗结束后多数急性反应会逐渐消退,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疼痛或异常出血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