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瞳主要是为了便于检查眼底、准确验光以及治疗某些眼部疾病。其原理是通过药物作用扩大瞳孔或麻痹睫状肌,从而帮助医生更全面地观察眼部结构或调整屈光状态。
1、检查眼底
散瞳后瞳孔扩大,医生能更清晰地观察到视网膜、视神经等结构,有助于诊断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疾病。例如,周边视网膜病变在未散瞳时可能被遗漏,散瞳后可提高检出率。
2、准确验光
儿童及青少年验光时常需散瞳,因他们的睫状肌调节能力强,容易产生调节痉挛导致假性近视。使用环喷托酯或复方托吡卡胺等睫状肌麻痹剂后,可获得真实的屈光度数,避免验配误差。
3、治疗眼病
葡萄膜炎等炎症性疾病散瞳可防止虹膜后粘连,使用阿托品凝胶等药物既能扩大瞳孔,又能解除睫状肌痉挛,缓解疼痛。此外,部分眼内手术后也需要散瞳促进恢复。
散瞳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畏光、视近物模糊等现象,建议检查后佩戴墨镜避光,4-6小时内避免驾驶。需注意,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禁用散瞳药物,使用前应完善眼科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