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杆菌是引起鼠疫的病原体,属于一种革兰氏阴性菌。该细菌主要通过啮齿类动物及其寄生跳蚤传播给人类,感染后可引发严重的传染性疾病,需及时进行医疗干预。
鼠疫杆菌的自然宿主多为野生啮齿类动物,如旱獭、田鼠等。人类接触感染动物或被带菌跳蚤叮咬后,细菌可通过皮肤破损处或呼吸道进入人体。根据感染途径和发病部位的不同,鼠疫可分为腺型、肺型和败血型。其中肺鼠疫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可通过飞沫在人际间传播。患者常出现高热、淋巴结肿痛、咳血等症状,未经治疗的情况下病死率极高。
预防鼠疫需避免接触病死动物,在疫区活动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并使用驱虫剂。若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前往传染病专科医院隔离治疗,早期使用抗生素可显著改善预后。医务人员处理病例时需严格执行生物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