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需注意保持环境温暖清洁,合理喂养,预防感染,观察生命体征等。通常需要关注保暖、喂养、皮肤护理、睡眠安全及预防疾病传播等方面,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保暖
新生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弱,需保持环境温度在24℃~26℃,湿度50%~60%。穿着柔软棉质衣物,避免包裹过紧或过热。洗澡时关闭门窗,水温控制在38℃~40℃,洗后立即擦干。若四肢发凉、面色发青,可能提示保暖不足。
2、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按需哺乳每日8~12次。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取右侧卧位防止吐奶呛咳。人工喂养需选用适合月龄配方奶粉,奶瓶奶嘴每日煮沸消毒。观察体重增长情况,出生后生理性体重下降不超过10%。
3、皮肤护理
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褶皱处,脐部用75%酒精消毒至残端脱落。使用不含酒精的婴儿专用湿巾清洁臀部,便后及时更换纸尿裤,预防尿布疹。新生儿红斑、粟粒疹等生理现象无需特殊处理。
4、预防感染
接触新生儿前需洗手,避免亲吻口唇。居室每日通风2次,谢绝患病亲友探视。按时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出生24小时内完成首剂乙肝疫苗接种。体温超过37.5℃或出现脓性分泌物、黄疸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5、睡眠安全
采用仰卧位睡眠,婴儿床避免放置毛绒玩具、松软寝具。床垫选择硬质材料,睡衣不宜过厚。与父母同室不同床,夜间哺乳后需放回婴儿床,防止窒息风险。
日常需密切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吃奶量、大小便次数及颜色。出生后72小时内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听力筛查,满月时测量身高体重评估发育情况。建议家长学习新生儿抚触、呛奶急救等护理技能,发现呼吸急促、持续哭闹、拒奶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