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窦道形成以及寒战乏力等症状,具体表现因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差异。
1、发热
骨髓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病原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后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可达到38℃以上。
2、局部红肿热痛
炎症因子刺激局部组织会造成血管扩张和渗出,表现为病变部位皮肤发红、皮温升高、肿胀及明显压痛,按压或活动时疼痛加剧。
3、活动受限
炎症累及骨骼及周围关节时,可能因疼痛刺激、关节积液或骨质破坏导致肢体活动障碍,患者常无法正常行走或负重。
4、窦道形成
慢性骨髓炎患者由于骨质坏死形成死腔,脓液穿透皮肤向外排出时会形成窦道,表现为皮肤破溃流脓且经久不愈。
5、寒战乏力
当感染扩散引起菌血症或脓毒症时,可能出现寒战、全身肌肉酸痛、疲倦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意识模糊。
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持续高热伴局部骨痛,需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早期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避免骨质破坏加重或转为慢性病变。